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人◆盘面】智能驾驶神话受挫,资本市场重新定价
2025-04-04 12:29 8466次阅读

汽车人传媒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资本市场对智能驾驶概念的信任危机叠加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汽车板块遭遇“双杀”,行业估值逻辑面临重构。

文 /《汽车人》张恒

受美国最新关税政策影响,全球金融市场4月3日普遍下挫,亚太市场首当其冲,MSCI越南指数暴跌逾7%,中国A股和港股也出现明显回调;欧洲市场紧随其后,主要股指全线低开。

A股上证指数小幅下跌0.24%至3342点,创业板指数下跌1.86%至2065点。其中,汽车板块下跌2.06%,前期涨幅较大的汽车零配件股跌幅居前,赛轮轮胎、春风动力等个股跌停,宁德时代当日下跌2.43%,连续四日收跌。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52%至22849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09%至5313点。其中,汽车板块下跌1.86%,整车股普跌,蔚来收盘价28.75港元,刷新历史低位。

港股汽车板块中,成交量排名前十的个股悉数收跌。其中,长城汽车下跌4.14%,蔚来下跌3.04%,零跑汽车下跌2.72%,理想汽车下跌2.69%,吉利汽车下跌2.41%,比亚迪股份和小鹏汽车作为成交量最大的两只个股,分别下跌1.73%和1.63%。

无论是比亚迪股份的五连跌、宁德时代的四连阴,还是蔚来跌至历史新低,汽车股整体走势显然不容乐观。此前市场认为,国内汽车板块的回调主要受美股英伟达和特斯拉影响。然而,尽管隔夜特斯拉股价强劲反弹,但国内汽车股依旧低迷,市场情绪仍一片阴云,空头的势力明显增强。

要理解当下的情况,首先要去理解去年8月至今年3月这一轮汽车股上涨的内在逻辑。简单说,核心驱动力在于智能驾驶的快速普及。引爆这轮行情的典型个股,要么是推动智能驾驶普及的比亚迪,要么是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传统车企,尤其是像江淮汽车这类借助华为智能驾驶技术提升品牌定位的企业。资本市场的判断是,智能驾驶将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因此这轮行情本质上是在预演汽车行业的新生态。这便是整车股此前上涨的逻辑。

那么,为什么一场小米SU7的车祸对市场影响如此之大?车祸本身并不稀奇,每年都会发生无数起,涉及智能驾驶的事故,特斯拉一家公司就已有多起案例。然而,小米SU7的这起车祸之所以引发市场震动,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炒作智能驾驶的资本需要一个“退场”契机;二是,空头需要新的题材来反向做空那些此前已经翻倍甚至数倍上涨的个股。

看4月3日港股收盘的数据,过去押注腾讯、阿里、美团的空头如今纷纷转向做空小米。小米集团的卖空股数从3月21日的3527.12万股升至4月2日的4902.76万股。别小看小米,从交易资金量来看,它其实是本轮整车股行情中最核心的标的。

而蔚来不但完全错过了这轮汽车股上涨的行情,还持续走出了历史新低,这背后的逻辑也是相同的,只是另一种体现。同为新势力,小鹏和零跑股价都翻了三倍,理想虽然涨幅不如前两者,但即便近期回调,仍未抹去之前的涨幅。相比之下,蔚来的涨幅本就少,配股融资消息公布后,尽管顺利拿到资金,股价却崩了。

关键在于,当前资本市场关心的是那些有改变行业格局潜力的创新。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概念,虽属远期技术,但市场也愿意为其提前定价。

而蔚来依然在强调换电模式。资本市场如今已不再关心“换不换电”,他们关心的是固态电池。此外,推出第二、第三品牌,打造“冰箱、彩电、大沙发”式的体验,这些都无法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逻辑。

小米SU7的车祸影响很大,行业格局难免会因此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聪明的资本可能会根据舆情推理重新定价——买入安全相关的如激光雷达板块,同时抛售那些过度宣传智能驾驶的股票。作为新势力代表的小米受到冲击,自然也波及了整个新势力品牌。而港股的空头资金趁机找到新目标,加剧了市场的下行压力,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局面。

尽管《汽车人》在3月份曾预判汽车股可能回调,但事态的发展大大超出了预期。现在的情况比那时糟得多。只能说,此前智能驾驶的投资逻辑不仅走到了(阶段性)尽头,甚至还会进一步回调。市场需要新的逻辑来推动行情,车企如果聪明,就别再过度宣传智能驾驶了。至于接下来该讲什么故事,大家心里多少应该有点数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行业解读 # 蔚来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