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人】贝瑞德的领英长文,写的是“成功要素”蕴的是“强推中国”
2025-04-04 12:20 8603次阅读

汽车人传媒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贝瑞德的长文,不仅仅是对于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建议,更是对其过去三年在中国市场全面布局的心得。

文 /《汽车人》吴毓

贝瑞德4月1日晚间在其个人领英上发布长文,以《中国实现电动化转型成功的六大因素》为题,从政策、产品、基础设施、用车成本、创新驱动、消费者六个角度,探讨中国电动化转型成功的要素。

他依据中国实践而提炼的“六大要素”,可以归结为三大基石与三大动力。

三大基石包括:全球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在中国,缓解续航焦虑;全球成熟新能源生态在中国,创新成果快速商业化;最年轻的消费者在中国,对电动化、语音交互持更开放的态度。

三大动力则是:政府政策长期稳定,鼓励消费者信任电动化转型;所有新能源车享受国家补贴,吸引消费者选择电动出行;纯电出行成本1.5欧元/百公里,激励消费者选择电动出行。贝瑞德在文末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建议,就是对“三大动力”的重点强调。

此次发布长文,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平台选择;一是时间拿捏。

首先,贝瑞德此次发文,没有选中国流行的抖音微博小红书,也没有选海外流行的油管 Ins FB,更非大众中国官方账号,而是独投个人领英,显示贝瑞德对于此文的审慎态度。

他希望长文能精准触达业内人士,不希望其专业浓度被多元化娱乐化所稀释。

一方面,他期待此文能推动公司内部对未来挑战形成共识;另一方面,他据此为外部伙伴拉齐颗粒度,对于未来机遇有共同认知与期待。

其次,贝瑞德选择4月1日发文,几乎没有新闻热点可以操作。

4月1日那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博鳌亚洲论坛2025均已结束,聚焦“创新与发展”“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2025中关村论坛也已在前一天闭幕。

但是,几乎没有,并不是完全没有。4月2日美国对多国汽车加征25%关税。要么买货,要么缴税,要么去美国生产,你们看着办。

加拿大总理卡尼称此举是“对加拿大汽车业的直接攻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批评关税“违背自由贸易原则”,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所有反制选项均在考虑中”,巴西总统卢拉则称关税“阻碍全球贸易”……

战后建立的全球贸易体系将就此破裂,世界从此进入强权博弈的时代。汽车企业的操盘者与各国政府的执政者已经感受到危机,“风险”这个词被柏林、布鲁塞尔、东京甚至温哥华与墨西哥城频繁地使用。

此时再去重读贝瑞德的文章,或许另有一种味道。

“20多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这也是中国相较于其他市场的显著优势”;

“通过同时对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型加以支持,中国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对大城市以外居民的吸引力,也吸引了尚未准备购买纯电动车型的用户群体选择新能源出行”;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购置成本上更具优势,日常使用成本也远低于燃油车。这也增强了消费者对电动化转型的信心,并鼓励更多人选择电动出行”;

“广泛部署的快充设施,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

过去两年,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已经迈入3.0时代,从早期的将海外产品直接引进生产,到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再到如今 “在中国,为中国” 的战略,不仅要融入中国产业生态,更要发挥本地创新能力。

执掌大众汽车中国业务的贝瑞德,不仅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潜力,而且力主以中国创新赋能大众汽车的持续发展。

他一方面自建研发体系,先在安徽合肥设立其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一年后又投资25亿欧元拓展合肥生产及创新中心;一方面通过广泛合作实现创新倍增,先后与国轩高科、地平线、中科创达、小鹏汽车等达成合作,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共同开发新技术和产品……

由此,贝瑞德的长文,不仅仅是对于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建议,更是对其过去三年在中国市场全面布局的心得。其潜台词则是呼吁同业转向中国加仓中国,以可以预期的高速发展,对冲难以预期的壁垒风险。

从“在中国 为中国”,到“融入中国 力荐中国”,贝瑞德的长文越读越有味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政策动向 # 大众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