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是技术狂人也是价格屠夫,9.99万能给7座还是插混,试驾奇瑞风云T8
2025-04-03 09:30 1.2万次阅读

汽研社

一个致力于深度阐释并分享汽车行业动态的公众号,以带你了解汽车行业,各车企运营真实情况,涉及销量分析,品牌声望、走势分析,营销点评,产品竞争力分析等诸多信息

这次试驾,体验很特殊,首先是正值小米上热搜的当口,这件事不由让人反思,所谓的“全民智驾”、“智驾普及”,真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么?然后就是试驾的这款产品:奇瑞风云T8,它给人一种相对“古板”的印象:9.99万起的价格确实不高,而且是4米7的A+级尺寸还带7座;可除了插混动力之外,智舱、智驾等等也的确不是它的强项,而是奇瑞一如既往强调的好底盘、可靠动力。当这两件事凑到了一起,让我想通了一个问题:奇瑞这两年为何能够“闷声大涨”。

对于风云T8这款车,确实如开头所说,科技、智能化都不是它的强项,除了一个索尼音响之外,8155芯片、常规的L2驾驶辅助,跟最新的对手比只能算中规中矩的水平;好在,它不仅以低于宋PLUS等强力竞品的价格,同样给出了4米7的大尺寸,还实实在在的给出了七座。而奇瑞也更加实在,产品讲解会上就直接了当的说明:这主要是应急用一下,重点还是在于5座和大空间。

说完这句之后,奇瑞的产品官更是把PPT一关,把我们带到了零配件展示区。说实话,当时的我是有些抗拒的,一是因为悬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东西已经看了太多年了,别说我们这种从业人员,消费者也早就听腻了(事实上除了小钢炮流行的那几年,机械一直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话题);二是在要么吹智驾、要么讲全新三电平台的25年,试驾完这么一款“传统理工男”思维拉满的车型,事后写稿有些不太好向读者交差。

可恰恰是机缘巧合,SU7的碰撞事件让我对风云T8的态度有了180度转折:高阶智驾、激光雷达、高压平台、快充闪充……且不管十万的价格能不能买到,这些听着确实更新潮更让人来劲;但这真是汽车的本质么?比起一时贪欢、新鲜感,是不是驾驶员更全神贯注于驾驶,或者享受操控,乘员该打盹打盹该看风景看风景,顶多和驾驶员聊聊天解解乏,最终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才是出行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有了这种反思之后,零配件展示区那些原本让我有些“提不起劲”的机械件再次在脑海里浮现:转向节、悬挂等关键部位,用的都是厚实又轻量化的铝合金材质;粗壮的保险杆、防撞梁,视觉效果很有安全感,两三根手指又能轻轻捏起来;座椅看着不是特别奢华,但骨架扎实填充饱满;那台发动机、插混系统,还有整车的主要零部件,还被奇瑞打上了终身质保的印记(限首任、非运营车主)。

进入到试驾环节后,风云T8身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硬件也终于发挥了作用。调好座椅、系上安全带,以不“鬼火”、“激烈驾驶”,也不当“龟速车”、尽量又快又稳的方式驾驶它,风云T8很快就能让人有一种“老司机找到趁手座驾”的亲近感:以较高的速度过弯,轮胎该响还是会响,侧倾也还是会有,但一切都显得很淡然,体验明显区别于电车那种“神经质模式”;场地内全力加速、刹车,G值不会给你过强的感官刺激,但什么点能停下来、踩多少合适,熟悉的反馈让人心里很有底。

至于是颠簸路面和减速带,风云T8也是一副比不了超高价位,但跟知名合资对手PK完全不虚的姿态:路感很清晰,但不会震的人脑仁疼,当年号称底盘高级、价格卖到小20万的途观、翼虎、CR-V,底盘质感和舒适度也不过如此了。这个时候再看一眼5L级的油耗,它不就是当初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好底盘+大空间还有低油耗么。

体验完产品之后,再来聊奇瑞这两年为何能“闷声大涨”的话题。对于纸面数据和配置单,以风云T8为代表的奇瑞车型确实很难成为最扎眼的那一类;可实际上,这是我们这帮媒体越来越键盘党,或者说被一些新事物给“带偏”了。对于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反而像我们当初迷恋高尔夫GIT、迷恋福克斯ST那样越来越关注驾驶本身,关注一款车真正核心的舒适、安全、耐用性。而除了那些依然热销的合资燃油车,奇瑞提供了一个既经典,又带着新能源特色的新选择,这种通吃路径,注定它会在国内外全线开花。

小结:

关于奇瑞风云T8这款车,简单总结试驾的体验就是:成本都花在不太能看的见的地方,所以科技项目确实不太强,但底盘、操控、舒适性直接拉满,尤其在9.99万这个找不出太好操控的价格区间,它算得上一股清流了。这个时候再考虑汽车到底是要“花哨”还是要可靠好开、方便耐用这个哲学问题,以及十万预算选其他车能不能买到强力科技体验这个现实问题,你会如何做出抉择呢?

# 试驾体验 # 江汽集团 # 奇瑞 # 瑞风 # 风云T8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