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智能车而发生的事故有哪些本应该能避免呢?在技术迭代迅速的今天,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这两个术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消费者会下意识地将二者划等号。但事实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某些车企为了夸大营销,为卖更多的车,混淆它们不仅误导消费者,更可能在行车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付出生命。
定义与技术本质: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
连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发文呼吁:别让自动驾驶成文字游戏,建议统一自动驾驶中文名词的标准。没错,一个字或一个词,都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甚至害了消费者。一次次夸大的宣传,只会把消费者对智能技术信任演变成间接“杀人”的利器。
智能驾驶,严格来说,是一系列驾驶辅助功能的统称,注意,是指当作辅助驾驶。以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居中保持(LKA)为代表,这些功能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并辅助驾驶员进行操作,本质上仍需驾驶员时刻把控车辆的控制权。
如很多车辆搭载ACC功能,能根据前车的速度自动调整本车车速,减轻驾驶员在长途行驶的疲劳,当遇到复杂路况时,如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车辆加塞等,系统是无法做出精准判断,此时驾驶员必须迅速接管车辆。
自动驾驶则是指车辆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无需驾驶员干预,自动完成驾驶任务。根据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定义,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可完成自动驾驶。如部分特定区域运行的自动驾驶公交车,通过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实现车辆的自主行驶、停靠站点等。
混淆概念带来的严重后果
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事发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本质上属于L2级的智能驾驶范畴。除了车机智能外,这或许驾驶员因对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的混淆,错误地认为车辆能完全应对复杂路况,从而放松警惕。
当车辆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未能及时接管车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或许是某车企过度宣传智驾的后果,让消费者对智驾有十足的信心。不然也不会看到,近日,网传小米汽车车主在驾驶途中睡着了,还让同行友人连喊三遍“减速”避让小米汽车。
市场误导与消费者认知的偏差
其实,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多次表示:目前处于全民智驾而非全民自动驾驶时代。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了,而多模态的大模型作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的确可以赋能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但目前还有解决好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目前首先要解决L2/3级的自动驾驶要尽快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而四级自动驾驶需要积累经验。欧阳明高建议,暂时不宜提全民自动驾驶。
目前,汽车市场存在着部分车企夸大宣传的现象,将智能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例如,某些车企宣传的“L2 +”“L2.5”等模糊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车辆已经具备自动驾驶能力。消费者在这种误导下,可能在驾驶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增加事故风险。
汽车网评:
清晰区分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对保障行车安全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消费者在购车时,应理性看待车企的宣传,准确了解车辆的功能和技术水平。无论如何,记得盯着前方,紧握方向盘,做到安全至上!
相关车系
推荐
优惠后最低配仅售9万,高配落地12万出头贵么?吉利星瑞导购解析
郝车来袭创造 未来 不止于车 2025第十七届西安五一车展4月30日盛启新程
車言道阿维塔06有望4月17日上市,别被这三句话骗了
图说汽车余承东卸任、引望独立,华为正在打造新的生态协同!
百姓评车闪充来了,换电还能扛住么?
爱驾天下体验电动时代的速度与激情:盘点四款值得入手的纯电性能车
Report汽车降价榜前十车型盘点:此时不入手,更待何时?
Report汽车燃油车依旧YYDS:2025年值得期待的新车型,你会选择哪一款?
Report汽车长城汽车新秀来袭:燃油与混动的碰撞,你为哪款心动?
Report汽车2025款华晨宝马3系新车商品性评价
车质网2025年3月中型车投诉指数排行 降价增配声量减小
汽车门大胆“横行”:奥迪TT和丰田GR Yaris
ams车评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