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不设年限和里程!“无套路”终身质保,一汽-大众怎么敢?
2025-04-15 21:09 1.4万次阅读

车壹条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自媒体。这里不仅传递最真实和鲜活的行业重磅**,还提供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并给出建设性的问题解决之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汽车制造商们开始热衷于频繁更新产品。似乎不跟紧节奏,最终只能面临“出局”的结果,只要不参与内卷,就会成为内卷的牺牲品。

但是,对于汽车这种在生活中具有较高价值属性的大宗商品,却从来没有被消费者当成过“快消品”。

大多数消费者购入一款新车之后,都希望能经久耐用,为自己和家庭创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而非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因此,在企业集中互卷新奇配置和价格的产业背景下,一汽-大众并未盲目追随,而是回归到人、车、生活的根本逻辑上去,用“质保”两个字给消费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从3月21日一汽-大众发布揽境和揽巡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后,紧接着在4月12日又推出全系燃油SUV“双终身”质保政策。什么是“双终身”?其实就是整车终身质保+原装备件终身质保,直接覆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十大核心系统,而且终身保障不受年限、里程限制,全国联保。

图片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德系典范,一汽-大众此时推出的这项政策绝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售后举措,而实则是一汽-大众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坚定承诺,以及其“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落地体现。

一汽-大众“质保”理念,实则是市场刚需

并不是每一家汽车企业都敢提出“终身质保”。或者说,在新能源智能化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很多汽车制造商不愿意提到这个敏感的话题。

进入车市转型期后,新生企业一批又一批的站起来,又一批批的倒下去,在脚跟还没站稳的时候,谈质保就更像天方夜谭。

但是,汽车质保恰恰也构成了消费者购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交易因素,因为质保往往与用车成本息息相关。

如果在厂商提供质保的情况下,涉及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需要维修和更换的时候,车主可以免费享受服务。这样一来,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突发性维修成本将大幅降低。尤其对于一些高维修费用的部件,质保可以给车主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而像一汽-大众推出的终身质保,则意味着消费者自购车之日起都将免除对日常维护成本的后顾之忧。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质保,将进一步增加用户后续隐形的用车成本。

图片

不仅如此,质保政策也通常关系到用户对品牌的信心,这种信心会直接演化为对品牌的忠诚度,甚至一定程度上对复购率形成正面的影响,久而久之将产生巨大的品牌势能。

34年来,一汽-大众正是靠着良好的口碑,赢得了3000万用户的充分信赖,曾在中国市场久居销冠,是燃油车市场真正的“扛把子”。

不止是汽车行业,一些成功的国际化品牌也在重复论证着这一逻辑。比如家居行业中的宜家,大部分家具类产品都提供10年质保,消费者买回不满意的商品365天可退换。如此一来,用户的自由度更高,不受交易规则挟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心理战术的成功。靠着强大服务支撑,宜家在中国市场颇受用户喜爱,更一定程度上倒逼“对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一汽-大众同样深谙此道。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开始进行彻底的意识转变。从“用户”向“客户”,从“产品”向“商品”,从“促销”向“营销”,从“价格”向“价值”。不再是简单的B端思维,而是一切面向用户的C端思维。无论是研发、生产、销售、还是最终服务,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用户。

图片

用户看重品质,一汽-大众就将品质当做最大的豪华,将安全当做造车的底线。这一竞争思路的变化不仅成为应对行业竞争的“良策”,也为整个市场起到了表率作用。

永远比对手多做一点,源于一汽-大众的反卷思考

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换句话说,能“揽瓷器活儿”,说明手有金刚钻。在鲜少有企业提出终身质保的情况下,一汽-大众此次对全系燃油SUV提出双质保政策背后,正是出于对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十足把握。

最开始的制造环节,一汽-大众就将品质牢牢刻在每项工序的毛细血管上,从冲压、焊装、涂装、到总装无一例外。

在“六序成型”的冲压工艺下,一汽-大众工厂每3.3秒就能诞生一个冲压件,搭配人类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精度的微米级模具,且全系采用厚度0.7mm以上电镀锌钢板,在模具精度和零件尺寸的稳定性上普遍优于竞品。

焊接强度也要比普通点焊工艺提升30%,关键部位还采用了1000MPa以上热成型特高强度钢,加上128米涂胶长度,整车封闭性和稳定性都大大提升。

此外,在涂装环节中,五重防护加空腔灌蜡技术能实现三年不锈蚀、十二年不锈穿,整体车身匹配精度更能达到±0.5mm,相比于一些“逢雨漏雨”的车型,一汽-大众从一开始就杜绝了隐患,积累了抗造、耐造的产品基因。

图片

但一汽-大众认为自己觉得过关了还不算,要平等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将所有可能面临的实际用车场景,全部在一汽-大众的产品上“走一遍”,才算达到可靠的标准。

对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零部件,一汽-大众以高强度测试挑战其耐久性。比如,车门要开关超过10万次,底盘零件要在激烈驾驶的情况下通过30万公里的考验。确保每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都能经受住时间的摧残。

极端的环境测试则是一汽-大众给自己设立的又一“难关”。需在覆盖高温、高原、高寒、高速和市区等工况的道路上,试验总计1,930,000km的里程,还要历时45周的8000公里耐久强化试验和10万公里的耐久交变试验,人可以换,但车不能停。并且需挑战高温、高湿、高盐等恶劣气候条件,且达到远超国标的高标准……

德系品质向来有口皆碑,这不是用嘴“吹”出来的,而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打磨锻造而来。尽管已经在产品出厂前将能做的都做到最好,但一汽-大众仍将售后服务作为护航用户的一道备用屏障。

据了解,在一汽-大众全国18000+服务团队中,从业超过10年的接近40%,10年以上经验的技术经理占比高达60%。且服务团队综合实力远强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有德国大众认证体系的加持,另一方面还在16年服务技能大赛中不断精益求精。

图片

随着近日“匠·心服务”的品牌服务全面焕新,以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喜之旅2.0”行动计划的启动,一汽-大众已经构建起覆盖产品品质、服务标准、用户体验的全维度价值体系。

包括“双终身”质保政策,以及诸多创新服务举措在内,一汽-大众正通过这种提升客户权益、坚持长期主义和以利他主义为导向的行动,打造值得消费者信赖的汽车品牌。

或许市场仍然处于激烈的内卷之中,但对于一汽-大众而言,已经以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造车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汽-大众要做到的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 行业事件 # 吉利汽车 # 大众 # 揽巡 # 金刚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