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蔚来否认收购,换个角度看,中国汽车品牌整合不可避免!
2024-11-25 20:01 2309次阅读

百姓评车

**最早的汽车新媒体之一,最接地气的汽车媒体集群!

11月22日,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称,中国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有3家盈利,预计未来超过80%的中国汽车品牌将面临关闭或转型。

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通过微博和微信辟谣。此前,社交平台有消息称,比亚迪与蔚来汽车将合作成立比未来汽车集团,比亚迪占股51%,蔚来占股49%。比未来汽车集团以165亿收购蔚来汽车,比亚迪以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这两件事表面上看,一个是大佬关于未来趋势走向的判断,一个是两家极具知名度的车企的一次误会,并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事情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把蔚来的角色换成哪吒或者某个吊车尾的新势力品牌,事情是不是就更有几分可信度;如果把蔚来换成一年前的高合,你猜丁磊还会这么着急澄清吗?他会乐不得傍上比亚迪这条大腿,把高合卖一个好价钱。

笔者想要说的关联性,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从群雄并起,向整合经营过渡。这个过程早已经开始。2018年,当时国内新能源品牌和相关联的有487家,专注于造车的品牌大概有四五十家,也就是名噪一时的PPT造车。目前,还登记在册的新能源品牌还有20多家。

无论是已经消亡的赛麟、游侠、绿驰、拜腾等,还是残喘中的恒驰和高合,抑或是现在比亚迪和蔚来的传言,都在印证一个发展趋势——中国车市正在从松散的百家争鸣向整合式经营过渡。我们看蔚来、小鹏、零跑或者其他品牌,将来不管是整合别人或者被别人整合,都遵循着这条发展脉络。

中国市场不是无限大的

关于中国车市未来只剩下少数几家的说法,很多车企大佬都说过类似的观点。何小鹏说,十年后,中国车市主流车企可能只剩7家;余承东坦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玩家可能小于等于5家,数量就在一只手之内;朱华荣曾表示,未来中国市场或有70%的品牌面临“关停并转”,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尹同跃认同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主流车企数量在5家左右的观点;朱江明判断中国车企最终经历大浪淘沙的不止5家,至少有8-10家。

无论未来剩下5家还是10家,中国车市整合的趋势都是必然的。

中国汽车市场的蛋糕再大,也是有限的。吃的人多了,每个人分的就少了,一些销量差的、边缘化的车企就面临着淘汰。没有品牌、核心技术、资本的车企,倒下是必然的结果。

后发的新势力品牌因为底子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只能不遗余力地创新、拼命往前跑。所以,我们看到诸多新技术和新车型往往功能还没有完善,车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验证,就急匆匆地上市。很多东西只能美其名曰等待OTA解决。这就是典型的为了发展,胡子眉毛一把抓,俗话说就是顾头不顾尾,拔出萝卜带出泥。

事情发展就是如此矛盾,想要快速发展就避免不了囫囵吞枣,稳扎稳打注定只能循规蹈矩,无法实现破局。试问,没有比亚迪、理想、小鹏和蔚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深耕和快速迭代,哪有中国品牌大步幅的跃进,更没有今天自主品牌市占率70.1%的壮举。

大鱼吃小鱼不可避免

同样,中国车市的整合也在进行。市场竞争从来都是大鱼吃小鱼。现在像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大鱼还没有开始吃小鱼,是因为它们现在还在巩固扩大自身发展成果,一旦它们有这样的业务需求,它们必然会开启合并整合的大嘴,完成自身业务的最终拼图。

当然,它们也有被别人吃掉的可能性。因为它们不能一直处于发展的高位,总会有低谷的时候。面临市场竞争和考验,没有人能永远不败。市场竞争就是如此地残酷。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论是谁,都阻挡不了规律的作用。

我们看美国车市的早期发展阶段,有帕卡德(Parkard)、斯蒂旁克(Studebaker)、哈德森(Hudson)、纳什(Nash)、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等数十家汽车品牌。随着产业逐步成熟、进化,很多小车企或破产或被兼并,又或者重组,到今天,美国本土的主要汽车厂商只剩下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

欧洲和日本,也同样如此。汽车市场都是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到巨头诞生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过于分散的品牌,必然会造成生产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必然会有整合。

如今,这一幕又在中国车市重新上演。

百姓评车

整合的过程很残酷,还有些阵痛,甚至还会伤及到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从产业壮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竞争力,这是一件好事。

所以,不论是整合别人,还是被别人整合,其实都一样。

# 蔚来 # 比亚迪

推荐

评论